亦不可说无知觉性,有无俱遣,是则名为净觉随顺。
…………
知道一切都是虚空中的幻花,就知道没有所谓的轮转生死,也没有承受生死轮转的身心。这种对于虚空幻花的无之本质的觉知,不是因为经过雕刻或修行才成为无,而是因为本性空无的原因。
知道一切都是空花的觉是虚空的,了知觉相如空的心,也是空花般的相状。
既然是心证知空花相,也就不可说没有知觉的心。对知觉心的有与无都放下,不执着,就能随顺证入清净圆满觉悟。
…………
由坚执持远离心故,心如幻者,亦复远离。
远离为幻,亦复远离。离远离幻,亦复远离。得无所离,即除诸幻。
譬如钻火,两木相因,火出木尽,灰飞烟灭。以幻修幻,亦复如是,诸幻虽尽,不入断灭。
知幻即离,不作方便。离幻即觉,亦无渐次。
…………
因为一旦存有了这种坚持远离幻境的心之后,这种远离心也就又是新的幻念了,也应当远离。
远离幻心的心,同样也是幻,也应当远离。远离‘远离幻心’的心,仍是幻,也应当远离。如此这般远离所有远离心及幻境本身,最后没有什么可以远离的,也就除去了各种幻。
譬如钻木取火,两根木头相互摩擦,产生的火把自己都烧尽了。以幻修幻也是这样。种种幻化虽已灭尽,但还不能进入彻底断灭。
知道是幻心即刻就要远离,不需用任何权宜缓行之方法。离开妄念幻想就是觉悟,就是达到了圆觉,并不存在所谓渐进的圆觉。
…………
此处我插一点解释哈,这一段,其实跟大学马哲课本里的,否定之否定原理,是不是很像呢?
先否定幻境,然后再否定这个对幻境的否定,否定之否定,并在此过程中使之达到对事物认知更高的层次。
而掌握这一点知识后,再去看佛经里的一些弯弯绕话语,应该就能清晰很多了。
比如说非有非非有,非想非非想,离幻离离幻……
绕来绕去,其实也是否定之否定原理与矛盾论的某种体现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