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要早知道会异军突起出现这样一个人物,牵制日军十五军大部分兵力,守住惠通桥是更好的选择,现在我们想反攻不是那么容易啊!”
罗卓英站在地图面前认真观察了片刻,不禁感慨道。
当时三十六师已经赶到了怒江东岸,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部队。
一座桥制衡了双方的攻防规模,仅仅面对一个第五十五师团还是有希望的。
戴按澜那时还在撤退的路上,怎么守卫惠通桥,跟他没关系。
但只要看过地图,他就不得不承认,炸掉了桥日军确实难以踏足怒江东岸,他们想要打回怒江西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江水湍流,加上日军在西岸构筑防守工事,反攻部队抢滩登陆要被扒层皮。
云南多山,道路险峻,防守一方只需依托地形,便可以成为一块难以下嘴的硬骨头,进攻部队得大出血不可。
隔着怒江补给运输困难加倍,日军的飞机只需稍加袭击,还得被扒一层皮。
三层因素下来,西岸日军虽仅有两万多人,却足以轻松阻挡十万大军进攻。
正常来说,反攻怕是遥遥无期。
事实正如戴按澜的判断,在四四年日军日落西山之时,远征军发起了强渡怒江战役。
一共投入了两万多人,伤亡七千七,其中四千人牺牲,牺牲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。
毙敌1250人,敌我伤亡比例是1:6
后面反攻腾冲的战斗更加血腥,伤亡数字更大,还是建立在远征军得到大批的美械装备。
火力大大加强的同时,还有美国空军配合,拥有绝对的优势。
“这次我们怕是帮不了多少。”戴按澜眉头紧锁说。
杜律明无所谓的说:“我们仰装发起反攻,牵制日军部分兵力不敢动弹,就可以视作完成了承诺。
如果他们愿意给的多些,我们还可以联络美国人派出飞机轰炸一下子。”
在杜律明看来这就是一笔生意,得到军火付出劳动。
谁都不欠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