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你啊,还是太年轻

作者: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即使本人廉洁正直,门生子弟及豪奴倚势为奸也是难免的事。

赵南星好友,现南京礼部右侍郎、代理尚书职务的钱士升说:“士大夫居乡,止宜闭门不闻一事。若欲作好事,便开罪端。盖身非有私,而因缘旁人安能预察而尽中启也!”2状元出身,致仕归乡后举兵反清,事败削发为头陀。

旁人假借声势,敲诈乡民,缙绅自己还不晓得。

张慎言说到这里连连叹气。

《明太祖宝训》里朱元璋说:“元季君臣耽于逸乐,循至沦亡,其失在于纵,元实非宽也。”

最后大明同样走了“失在于纵”的老路。

纵观元、明,除了明初,整个元明两代简直就是士绅地主官僚们的天堂,他们压根无底线无节操,人人都在进行一场狂欢盛宴。

崇祯上台之初儒臣说什么他就干什么,被东林群贤称之为“圣主明君”。后来皇帝发现这帮家伙太会糊弄人了,这才大开杀戒。

可惜,无力回天!

或许不能说是几十万鞑子征服了明朝上亿人,应该是明末官僚士绅们拉鞑子入的伙。因为再让崇祯瞎折腾下去真的就官不聊生了,李自成打破北京后也不跟他们合伙,那就引入外部经理人。

官僚士绅认为投降了大清也可以活的很滋润,甚至幻想着能过上元朝时的好日子。

“大元制典,人有十等,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;介乎娼之下,丐之上者,今之儒也”。

看上去没地位,但不影响臭老九们在大元过得非常滋润。因为当时地方几乎是士绅自治,他们是真正的土皇帝。

大明官僚士绅们想的很美,再然后,咱大清就来了。

他来了他来了,他带着屠刀走来了……

大清把他们的钱粮抢了,把他们的女人睡了,再顺便屠个城。不听话的杀,写错字也杀,还有哭庙案、奏销案,士绅们跟条狗一样趴在地上唱征服。

有时候跪舔也没用。

比如钱谦益门生谢三宾,被老师把相好的柳如是抢走就不提了,他不光给大清当了带路党,还举报了几次反清密谋大案。

结果呢,因为谢三宾有钱,就被当成反清共犯抓捕,榨干后才放出来。最后弄得钱财没了,名声臭了,孙子都不认自己了。5谢三宾在巡按山东兼军前监纪任上平孔有德有功。他儿子在京城被李自成追赃。

士绅地主们认为主圣臣贤,换个主子打工的梦想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。

于是,那些人中的代表,比如水太凉和吴梅村,他们前半辈子骂大明,后半辈子羞愧难当,又暗戳戳的反清复明。觉得死了以后无颜面对祖宗,哭的嗷嗷叫,整天怀念大明的好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